江南(中国)
分享到:

江南网页版2020年院长工作报告

来源:校党政办阅读:发布:2020-04-17

坚守初心 勇担使命

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湖北工业职院八届五次教代会上的报告

校长 郑昕

(2020年1月1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校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重大任务和学校年度工作目标。

一、全面完成创新行动计划及省级优质校建设

组织完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验收工作,学校被认定为“省级优质专科高职学校”。学校的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师资、人才培养质量均有显著提升。办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办学经验在全市教育大会上进行交流。

专业建设不断增强。嵌入式技术与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2个专业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会计、应用电子技术、环境艺术设计4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骨干专业;武当国际艺术中心、校企共建汽车维修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组织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家政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4个专业的论证和申报;与相关本科院校联合探索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3个专业领域开展合作;完成2016级专本联合培养学生转段工作;围绕本土化战略,进一步加大与十堰本地11所中职学校在14个专业领域开展中高职衔接培养;开展全校2019级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和校级论证;积极申报教育部“1+X”证书试点工作,已获批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信息模型(BIM)、电子商务数据分析3个试点项目正在建设。探索中澳职业教育合作教育,“双语幼教”专业共建已进入论证;完成2019级中德“技术员班”组建。

课程改革扎实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取得成效。创新行动计划立项建成在线开放课程9门,实现课程资源上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推行。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力度,将其纳入教学单位绩效考核;大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组织开展全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评选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参加湖北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组织教师省培34人次,其他校级培训交流400余人次;电大(教院)高质量完成“百人计划”教学管理工作。

师资队伍能力大幅度提升。全年为32名中青年教师配备导师,严格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选派73名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选派了5名教师到北京工业职院挂职锻炼,17名教师参加德国因戈施塔特技术员学校师资培训,完成2019年中德“技术员班”德方专家师资培训;全年共组织完成了十堰市行业技术能手、车城工匠、十堰市优秀人才、十堰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湖北省首席技师、楚天园丁、湖北名师工作室、国家万人计划等项目共计16人次的推荐申报工作;2位教师入选湖北省“三区”科技人才计划;1名教师获评“楚天园丁”称号,2名教师获“十堰市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名辅导员教师分别获得湖北省第八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为我校历来最好成绩。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成功承办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赛项和全市中职技能大赛;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项,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集体奖2项,单项奖9项,市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0项;1名同学荣获“长江学子”优秀大学毕业生创业奖;旅商学院学生获“科云杯”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财会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科云杯”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税务技能大赛湖北省一等奖,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湖北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019湖北省第一届管理会计技能大赛三等奖。

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办学条件和水平显著提升

诊改工作稳步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建立。成立了教学工作诊改领导小组,打造了“两链”,完善了11个子规划,全面建立了岗位职责标准,确定了诊断点和诊断周期。其中,学校层面265个诊断指标和10个监控指标,专业层面160个诊断指标,课程层面31个诊断指标,师资层面40个诊断指标,学生层面24个诊断指标;启用了诊改平台,完成了2017-2018学年五个层面的诊断及改进工作,2018-2019学年的诊断工作正在进行;开展教学诊改培训近500人次,其中,组织干部教师参加全国诊改专委会主办的理论与实操培训32人次,参训校领导及中层干部26人。

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及服务地方能力有提升。校地合作进一步深化,“本土化”发展战略取得突破。与三区二县一市签订了校县(区)战略合作协议,与竹山县共建“绿松石产业学院”并首次招生学生80余人;与郧西县共建天河文旅产业学院、与丹江口市共建水资源产业学院的筹备工作正积极推进;在张湾区设立“茶艺技能大师工作站”;与国家珠宝玉石检验中心等5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东风汽车公司的合作,到东风板块实习实训学生有所突破;开办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工业机器人等以地方支柱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特色专业,针对县域人才短板谋划村医、康养护理、学前教育等专业申报工作。汽车制造与服务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水净化应用技术被认定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全年各级各类教科研、应用技术项目立项75项;被湖北省总工会、十堰市总工会授予“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组织校园大型招聘会3场,参会企业500余家,提供工作岗位9000余个。学生就业率91.4%,

加大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校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利用省级奖补资金5098万元建设了绿松石雕刻技术、学前教育、工业机器人、“1+X”证书、BIM、电子竞技、环境监测实训室、绿松石产业孵化器等8个实训基地;对楼栋防水、管网、校园亮化、外墙进行了维护维修;建设标准化考场40个,改造多媒体教室90个;建设高标准建设室外篮球排球场10块;运动场跑道看台改造;校园网实现IPV6升级改造。通过加强硬软件升级改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产教融合大楼也顺利开工。

三、内部治理结构得到优化,平安校园建设成绩突出

稳妥实施机构改革,优化内部治理。机构设置进一步优化。按照学院内部治理体系综合改革要求,出台了学校新一轮内部机构设置方案,制定了新的部门职责,全面完成全校机构整合任务,并向市委编办进行了报备;完成了二级学院的设置和整合,成立了11个二级学院,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明显的优化。电大(教院)顺利并入。制度废改立工作基本完成。截止年底,学院先后新建制度12个,废止制度3个,制修订和完善制度90余个。

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平安校园建设成绩突出。学校党政高度重视平安校园建设,全年定期召开安稳工作例会38次,召开专题安稳工作会议10余次;接待群众来访30余次,办理信访事项40件;成立了校网信委,完成了网站群的改版和等保升级,建立健全了各类应急预案。扎实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应急演练全覆盖,不断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军运会、校内疫情、突发事件及其它省市重大活动期间的校园稳定;开展大型综治工作巡查6次,启用门禁管理系统,规范整顿校园车辆管理。全年共开展学生安全教育18次,组织“消防安全月”教育活动,召开学生工作例会21次,组织宿舍联合安全隐患排查14次。全年妥善处理学生突发事件5起,无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聚焦师生操心事烦心事抓整改,在食堂卫生、饭菜价格、综合治理、安全维稳、疫情防控等敏感工作方面精心布置、全面安排、通力合作,保证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在人员编制、奖金发放、信访群访等问题上依法依规,稳妥推进;2019年学校被评为十堰市“平安校园”消防工作、人民防线先进单位。组织学生应征入伍213人,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连续三年被省征兵办评为“全省高校征兵工作成效突出单位”。

四、重点难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债务结构得到较大优化,80%以上债务转化为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还本付息额大幅降低,债务压力得到根本缓解;产教融合大楼历经几年努力终于开工建设;西院拆迁经过艰苦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房屋已经拆除;科技产业园土地征用工作在市财政的支持下趋于彻底解决;招生工作止滑回升,全年共招录各类全日制新生4315人(其中,扩招录取599人),已报到3545人,较好完成招生任务,其中扩招工作被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推荐为典型案例;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5千余万元,对教学设施设备、校园基础设施进行了维护更新,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事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扶贫攻坚、创文工作扎实有效、成效突出。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育人机制进一步健全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以支部建设年为抓手,全面从严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坚持开展“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出台了党员和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组织举办了干部培训,在党外知识分子中组织开展了“跟党迈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建立了党外干部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全面加强了对党外干部职工的政治教育。全年中层以上干部专题集中学习13次、学习研讨交流10次;总支(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4次。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全面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调整了9个总支、25个支部,为二级学院配备专职组织员5名;将2019年作为“支部建设年”,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和“三基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明显提升。

主题教育不断深入。根据要求完成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全部学习活动。组织了专题调研两批10次,召开了专题座谈会3场,征求了对党委领导班子和校领导、中层管理团队意见建议29条,完成调研报告14篇,建立了问题整改清单;开展了不担当、不作为等专项整治;组织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按照“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要求,开展了谈心谈话,深入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各级党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25场,完成主题教育学习体会314篇;建立了主题教育专题网站并动态宣传,编发主题教育简报5期,学校主题教育经验被上级简报、微信公众号刊发各1次,被省委组织部通报表扬1次;评议优秀党员114名、十星级党员171名。

宣传思想工作成绩显著。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三进”;500余名教职工参加“学习强国”学习;开展宣传思想(意识形态)和基层党建专题调研督导8次,召开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2次,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评选表彰了“三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了“新时代湖北工业职院服务地方系列报道”,140余篇外宣报道在央视、学习强国和主流党报媒体刊播。校广播台荣获“2019年度湖北高校广播先进集体”称号,校报3件作品在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中获奖。

育人机制进一步优化。牢固树立“大思政”理念,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筑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思政工作共同体,打造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的“双师课堂”;积极发挥班主任育人作用,班主任工作任务与考核持续优化;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扎实开展“青马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项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精准帮扶工作,深入新疆、河南等省区看望家庭困难和肺结核病例学生22人次,电话、信件回访学生159人次;全年获奖助学金学生4966人次,资助金额786.15万元;办理“绿色通道”缓交学费466人,缓交金额301.35万元;为1029名贫困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642.82万元。

举办和组织师生参加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20余场,做到了遵纪守法、安全稳定、文明修身等主题教育全覆盖;“十星级文明寝室”创建持续推进,评选出文明寝室1251间,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学校再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先进单位;电亮青春志愿服务队荣获第五批“湖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称号,校团委荣获十堰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称号。

除上述工作外,2019年学校保密、信访、档案、计划生育、监察、审计、财务、资产、招投标、图文信息、信息公开、外事、退休教工服务等工作都较好的实现了目标任务。

2019年,学校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政治建设和思想引领、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优质校各项建设任务、教学诊断与改进、“五化同步”发展战略、招生和就业、干部换届和岗位聘任、社会服务和社会培训、电大并入等8个具体任务目标,绝大多数已经完成,但也有少数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校上下团结进取、奋力开拓的一年,也是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是学校长期办学实践的积淀和传承,更是湖工职院全体师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向各位老领导、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19年教育部启动了职业院校“双高”建设计划,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一场全国、全省高职教育领域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综合办学实力的全面较量和比拼就此展开,它必将引发全国全省高职格局的重新洗牌。

对我校而言,“双高”建设既是重大机遇,更是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它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必须作好打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的思想准备。尽管我们过去积淀了湖北示范高职、国家骨干高职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我们距离“双高”的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的差距要追赶,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逐一破解。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思想观念保守,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和争创一流意识;专业结构不全不优,缺乏竞争优势;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没有突破,办学、管理、服务重心下移不够;干部的能力素质和责任担当亟待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创新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创新团队实力不够,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高水平人才依然匮乏,后备人才严重不足;政校行企合作缺乏深度;个别历史遗留问题难度较大,未有效彻底解决。

同志们,问题和困难固然不少,但责任和使命不容退缩。我们必须树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凭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的精神和信念,付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辛勤的工作和努力,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只争朝夕的干劲,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在破解一个个难题中寻求学校各项事业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第二部分 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新任务,紧扣创建省级“双高”等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和提升办学质量,努力拓展服务区域经济的水平和能力,切实推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必须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内涵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以“双高”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专业群建设

深入贯彻“职教二十条”精神,积极申报和确保“双高”计划获得省级立项并启动建设。推动专业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服务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学校专业数量控制在45个左右;结合国家双高的创建指标体系,尽快合理搭建专业群,加大建设和申报工作力度,确保“双高”计划获得省级立项并启动建设。切实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汽车运用与维修和电子商务相关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1+X”覆盖面,促进学生学历和技能等级互通衔接;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申办成功,推动康养护理专业、家政专业建设有实质性进展;确保模具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旅游管理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通过验收。

(二)以诊改复核为抓手,全面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组织开展各个层面的教学诊改复核工作,确保通过省级教学诊改复核。常态化抓好诊改工作,通过抓诊改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全员质量意识,为人才培训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强化各类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全面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各层面工作小组、机关各部门、各二级学院都是各自工作领域的诊改责任主体,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分工协作、率先垂范,要对照指标、按照节点、精心安排、积极开展。教学诊改复核在即,各单位要本着“诊改思维”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进行诊改工作回头看,查漏补缺,完成诊改工作的自我诊改,确保教学诊改复核工作顺利完成,使师生员工感受到诊改带来的获得感。

(三)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全面维护教学中心地位

继续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服务保障工作。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学生基础较差、扩招生源素质不一的情况,积极探索“分层分类”等会有针对性的教学形态,充分发挥课程和课堂教学的最大效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要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保障、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课程诊改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性来思考、规划、统筹课程建设。要高度重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每个专业都要打造3到5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专业学生的“饭碗”课程,要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汲取课程的营养,能在社会安身立命,健康成长。

(四)以教学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继续深化学风建设,以此为突破口在教学资源库建设、现代学徒制建设、教学成果奖、省级国家级名师数量、教师能力大赛奖项、全国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招生计划完成率和就业率等方面有实质性进展。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省级一等奖1项,学生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全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综合排名上升3位,学生技能大赛排名上升3位的目标。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项,核心论文10篇,国家专利5项。

(五)以双创大赛为检验,全面推动双创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深入发掘独特地缘优势。致力将区域发展元素和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形成“双融入、双驱动”的就业创业体系,继续在文创、现代制造业、乡村振兴领域加大力度,争取在2019年双创成绩的基础上继续进步。深入推进赛教融合改革,常态化开展赛事和教学的融合,以赛促学注重技术技能积累,将国赛、省赛的竞赛内容与课程内容紧密对接,逐步搭建起“全体参与、学院选拔、学校支撑”的赛事机制。双创工作参赛超在校生人数的10%,争取获得国家级奖项、省级奖项比上年有所增加。

(六)以教师转型发展为抓手,全面优化师资队伍素质和结构

坚持外培和内训相结合的原则,促进教师转型发展,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优化师资结构。继续聘请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按1:1比例进一步优化兼职教师队伍,构建高质量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继续坚持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结合专业调整,采取切实措施强化教师工学结合课程实施能力培养,加大教师学历层次提升、专业知识优化、转岗能力适应的培训力度,实现总量相符、结构优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目标。培养省级技能大师或荆楚工匠1人,车城工匠或技术能手2人,专业课教师双师比例提升至95%。

二、进一步抢抓机遇,在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

(一)在提升服务地方能力上有突破

“立足十堰、服务东风、融入地方”“一个专业群引领一个县域产业,一个教学团队支撑一个品牌产品”是我校的既定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要在原电商扶贫、新农村建设、生漆茶艺团队的基础上再开思路,采取切实措施提升技术服务和研发能力,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二)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突破

进一步加强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合作,在师资培训、课程引进、院校合作等方面积极开拓和加深合作,探索中德学生交流项目。要积极与东风公司有关企业合作,共同制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企业海外分公司(生产基地)的人才输出订单培养计划。

(三)在办学投入机制上有突破

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和职教改革精神,积极探索地方高职院校办学投入机制和办学模式,并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实践为突破口,组建产业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建立与社会力量和企业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四)在内部治理和管理效能上有突破

推进治理重心下移是适应规模办学、现代治理、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积极探索二级学院的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模式和监督考核机制,提高二级学院的办学效能;完成学校章程的修订和“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学校的内部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五)在社会培训和招生就业上有突破

加强与市县对接,加大社会培训力度,完成培训不少于3万人日,社培收入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加强招生力度,优化招生方案,稳定招生人数;加强就业工作,初次就业率达到“双高”建设要求,地方就业率有所提高。

三、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果,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固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三基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保障功能。加强思政建设,推进“三全育人”。强化思想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发展“五个思政”,探索“三全育人”有效机制,不断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构建一体化高质量思政工作体系。以筹建校史馆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召开“三全育人”和“五个思政”建设经验交流会。按照上级部署和学校要求,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以“三全育人”试点单位建设为契机,协力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凝聚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时代,新的目标,新的征途,新的行动。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全面融入区域发展,以更加开拓进取的精神、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更加务实肯干的作风,乘势而上,聚力奋进,为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双高”学校而不懈努力!